首页

踩踏调教虐

时间:2025-05-29 15:03:15 作者:复旦大学为120周岁庆生 校长:要为人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浏览量:95240

  中新网上海5月28日电 (记者 陈静)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27日举行。纪念活动期间,学校邀请了120位两院院士和文科资深教授、120位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和120位校友组织代表来到复旦大学,繁荣学术、致敬学人、凝聚学友。

  教育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徐青森希望复旦大学深化知识、理论、方法创新,更好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;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;要推动科技自主创新,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。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表示,120年来,复旦大学与上海血脉相连、荣辱与共,上海每一次精彩亮相都涌动着复旦人创新创造的澎湃动能。

  复旦大学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,120年来,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了近50万名具有创新精神等的优秀人才,这是学校最大的贡献,也是最为自豪的成绩。建设创新型大学,复旦大学要为人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,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,不断突破边界、重塑自我,扎根本土、融通中外,始终站在开放引领最前沿。

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27日举行。(复旦大学供图)

  当天的会场上,1905年与2025年的金色字样分列主席台两侧。会场四周悬挂5条红色横幅,上面分别写着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”“与时代同步伐,与民族共命运”“教育强国打头阵,自主创新当尖兵”“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”“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”。

  校友代表王长田认为,所谓的“复旦气质”,就是既有现实主义的脚踏实地,又有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,在追求卓越贡献社会的同时不忘生活情趣和完善自我。校友代表、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(Tiziana Lippiello)表示,在复旦大学的求学经历让她学会阅读中国典籍和现代汉语,是复旦大学塑造了今天的自己。在她看来,知识意味着责任,教育首先是一种改变命运、塑造未来的力量。

  教师代表、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表示,未来期望带领团队致力于国际一流的研究,提出原创的科学概念,催生全新的科学领域;提出革命性的技术思想,引发产业变革,改变生活方式;解决社会公认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,推动人类文明进步。

  学生代表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焦可馨通过复旦大学“腾飞计划”入学。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肌病团队成员,她参与开发罕见病AI诊断模型,探索基因治疗、生物靶向治疗等创新疗法,打破了罕见病无药可医的困境。她表示,将追随前辈脚步,让复旦精神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璀璨光芒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向“新”向“智”一起向未来 广交会“超级流量”效应持续显现

在刚果(布)开展诊疗期间,海军“和平方舟”号医院船内科团队还首次施展经皮甲状腺细针穿刺术,为当地53岁甲状腺囊肿内出血患者阿涅斯治疗,使患者免去手术之苦以及可能的手术并发症。

以军发布撤离令 本就无处求医的加沙伤者再次踏上逃亡路

记者2月20日自辽宁省发改委获悉,2024年,辽宁省将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投资增长10%的目标,高质量抓好项目谋划实施工作,着力扩大有效益投资,全力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。

中国网络文明大会“e”起聚焦互联网热点

7月24日,国务院新闻办举行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在会上介绍,秋粮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/4,入夏以来南涝北旱,局部地区旱涝急转。我们调度了一下,目前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是高于去年的,但是成灾面积同比减少600多万亩,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,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,作物长势也是总体正常的。大家知道,现在是“七下八上”防汛抗旱的关键期,这个时期也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。我们将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。(记者 刘超)

港澳会客厅丨杨政龙:青年工作需要长期投入和“双向奔赴”

据中国商飞介绍,C919大型客机载客158-192座,航程4075-5555公里,采用了先进的气动设计、推进系统和材料,碳排放更低、燃油效率更高,其先进的驾驶舱设计可有效降低飞行员工作负荷,人性化的客舱设计可为旅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。

空地协同 读秒出击

驻粤央企也踊跃为广州添新绿。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悦景路建设工程(科韵路-车陂路北延线段)项目部协同广州天河区车陂街道慧雅社区党总支部,近日在慧雅社区举行“厚植绿色希望,一路青春同行——‘学雷锋月’主题植树活动”。参与人员挥锹培土、扶正苗木、浇水灌根,现场井然有序,干劲十足。项目经理陶汝俊称,会定期对树木开展健康检查,不仅要将绿色的希望种下,还要护佑它们茁壮成长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